在8月11日的深夜,乌克兰“亚速营”元老、曾任第12“亚速”特种旅前参谋长博格丹·克罗特维奇的求援信在社交平台上迅速传播开来,成为了全网焦点。然而,他的紧急求救信号还未能传到基辅,俄军已从罗金西克发起了猛烈进攻,当晚便占领了赫里希涅村。这一关键村庄的易手犹如一把铁锁,瞬间切断了乌军红军城的最后一条退路。
从求援到“关门”,短短6小时内,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,乌军不仅陷入了绝境,泽连斯基也被推到了谈判桌前的悬崖边缘。博格丹在社交平台上多次强调,波克罗夫斯克(红军城)和顿河君士坦丁诺夫卡的局势已经变得一团糟,形势日益恶化。作为马里乌波尔战役的老兵,他比任何人都清楚“包围”二字的分量。前一天的战报中,俄军已提到“红军城几乎被围”,而博格丹的公开信则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残酷的现实,指出康斯坦丁诺夫卡已陷入半包围,俄军正向克拉马托尔斯克逼近。
展开剩余79%然而,基辅的沉默成了乌军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当博格丹发出求援的同一晚,俄军突击队从罗金西克向西南展开猛烈进攻,赫里希涅村的居民通过社交媒体惊呼,整个村庄被俄军装甲车包围,乌军的哨卡仅用了几分钟便被摧毁。当地的博主发布的视频显示,俄军士兵已在村中心竖起了旗帜,监视无人机盘旋在上空,监控着周围的道路。
赫里希涅的失守意味着红军城的最后补给通道被完全封死,乌军第63旅和第68旅彻底被包围。博格丹曾预警过“无路可逃”,现在这一预言变成了铁的事实。短短6小时的时间差,成了乌军无法挽回的生死线。
红军城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,它是乌军在顿涅茨克东部的“补给心脏”,承担着70%前线物资的输送任务。E-50高速公路、T-0406公路以及通往克拉马托尔斯克的铁路在此交汇,一旦这些通道被切断,乌东防线的“血管”就会被彻底堵塞。俄军深知这一点,自8月7日起,西部军区第51集团军与南部军区第41集团军联手突破了乌军的三道防线,迅速推进了10公里。俄军第90坦克师直插南部,炸断了铁路桥,而第2集团军则占领了皮什查内村的制高点,架起了强大的交叉火力网。到8月11日,主要的通道已被俄军的T-90M坦克群封锁,乌军的后勤车队只能在夜间冒险穿行于荒野之中。
战场监测机构的数据显示,红军城的乌军日均补给量已经降至战前的15%,罐头和饮用水成为了珍贵的奢侈品。曾经的交通枢纽,现在已变成了乌军的“饥饿孤岛”,这一切都为谈判桌上的筹码增添了沉重的砝码。
俄军的“钢铁合围,精准猎杀”战术早已让乌军防不胜防。早在7月下旬,俄军特种部队便穿着乌军制服,通过废弃的地铁隧道和下水道潜入城区,在超市地下室和居民楼顶建立了观察点,用激光指示器为炮兵指引目标。8月9日,这些“潜伏者”准确标记了乌军第155旅的战地医院,一架“天竺葵”-3无人机投下了热压炸弹,导致整座建筑瞬间被炸成火海,数十名伤兵葬身其中。空中压制的力量更是让乌军无处可逃,“猎户座”察打一体无人机和“柳叶刀”自杀式无人机组成了立体的猎杀网,每日出动超过300架次。
特别是8月9日的“狼群战术”,更是让乌军陷入了深深的绝望。200架无人机从不同方向扑向米尔诺格勒的弹药库,尽管有25%被击落,但剩下的150架仍然引发了连环爆炸,导致半个城区陷入火海。尽管乌军第414无人系统旅用改装的民用无人机击落了1架“猎户座”,但面对如蜂群般的攻击,依然显得力不从心。这样的“内外夹击”战术,使得红军城的防御体系如同被白蚁蛀空的堤坝,看似完好,实则随时崩溃。
乌军被围的处境远比外界所想象的更为惨烈。有消息透露,乌军第63旅和第68旅的弹药储备只能撑过24小时,士兵们甚至不得不用木棍加固战壕。更为令人心痛的是,城内居民拍摄的视频显示,乌军士兵正用罐头盒收集雨水,极度贫乏的物资状况令人触目惊心。更致命的,是心理防线的崩溃。俄军的无人机不仅打击军事目标,还专门盯上了医疗点和指挥车。例如,8月10日,一架“柳叶刀”精准命中乌军第63旅的临时指挥部,严重打击了乌军的战斗力。
基辅并非不想救援,但由于预备队已经派遣殆尽,西尔斯基手中的兵力已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反攻,乌军的抵抗从“顽强”变成了“挣扎”。这一切的现实使得泽连斯基不得不调整谈判立场。根据泽连斯基的顾问透露,乌方已经准备接受“领土换和平”的提议,但有两个前提条件:拒绝“去军事化”,并要求加入北约。然而,这两个条件显然不切实际,俄罗斯的战略目标之一便是“去军事化”,而北约问题则触及到美国的核心利益。
从博格丹的求援信到红军城的沦陷,这短短72小时的剧变,浓缩了俄乌战争的残酷现实:战场上的主动权转移,比任何外交辞令更具说服力。乌军士兵在废墟中用罐头盒接雨水时,泽连斯基的谈判条件显得极为苍白。普京手握“围城牌”,特朗普看清了“棋子命”,乌东土地的博弈,最终可能会以红军城的名字,刻下战争转折的印记。对乌克兰而言,接受现实并寻求止损,或许已是唯一的出路。
发布于:天津市正中优配-股票配资专业平台-上海配资公司-股票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